□ 本报记者 唐荣
□ 本报见习记者 李文茜
□ 本报通讯员 罗云
近年来,为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前端处置,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积极推动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体系与基层社会治理对接,在辖区街道建设“无讼商圈”,推动商圈内各类矛盾纠纷就地化解,降低万人成讼率,实现“少讼”乃至“无讼”的基层治理良性格局。
整合专业力量诉源治理
罗湖区是深圳经济特区最早的建成区,辖区有10余个购物中心,形成多个商圈,商业楼宇林立、商事主体众多,各类商事纠纷易发多发。
为推动商圈内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深圳市、罗湖区两级政法委牵头,整合区法院、区司法局和辖区街道的人力、物力资源,建立罗湖区诉源治理非诉解纷中心(蔡屋围无讼商圈),并在街道群众诉求服务大厅设置联络点,开展普法宣传、诉前调解、诉调对接等工作,为商圈商户和群众提供快捷、高效的纠纷化解和公共法律服务。
罗湖法院还联合区联和商事调解中心等9个调解组织,建立共享特邀调解员名册,配备27名调解员参与商圈纠纷调解工作。
罗湖区诉源治理非诉解纷中心(蔡屋围无讼商圈)的建立,较好地集合了法院、街道办和专业调解组织的优势资源,将街道工作人员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法官和专职调解员的专业力量有效整合,实现“1+1>2”的诉源治理效果。
设立专业调解“服务点”
罗湖法院根据商圈内矛盾纠纷特点和类型,在诉源治理非诉解纷中心(蔡屋围无讼商圈)分别设立金融调解工作室和商圈调解工作室,金融调解工作室主要负责受理信用卡纠纷、小额借贷纠纷等金融纠纷,商圈调解工作室受理除金融纠纷外的其他纠纷。
记者了解到,罗湖法院委派特邀调解员驻点金融调解工作室,与街道人民调解员共同值班,开展调解工作。针对商圈内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多发的特点,法院加强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沟通协作,在案件进入法院之前,由金融机构对可调解案件进行初步筛选分流,提高调解效率。
沈嘉慧是派驻金融调解工作室的一名调解员,她回忆:“之前有家银行被12名借款人拖欠借款共计140多万元,于是向我们申请调解。我们前期摸查发现,这12名被申请人有的身处外地、有的工作繁忙难以配合调解时间。为提高调解效率,我们通过电话联系并引导当事人注册‘深圳移动微法院’,线上向被申请人送达材料并组织双方当事人通过远程视频连线协商还款方案。”最终,这批案件调解成功达成调解协议的,通过微法院完成了线上司法确认,没有调解成功的,一部分则通过设在中心的诉讼服务站进行网上立案,进入了诉讼程序。
罗湖法院还在商圈内设立诉讼服务工作站,建立法官联络点,对尚未进入诉前调解程序,但案情复杂、涉案人数较多或有信访维稳风险的金融商事纠纷,由法院指派调解法官对纠纷调处进行法律指导。
实现商圈内诉讼趋零
罗湖法院联合街道、社区和物业工作人员,在商圈开展普法宣讲活动,引导蔡屋围商圈内各商事主体签订《商事调解优先》公约,鼓励各商事主体优先选择商事调解来解决纠纷,促进商事主体和谐共处。
针对商圈内较为常见的纠纷类型和法律问题,罗湖法院开展法律法规和政策解读讲座,让商户和群众了解诉讼风险,增强广大商户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合规发展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深化“无讼”理念,营造和谐有序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最终实现商圈内诉讼趋零。
2021年11月,商圈内一家建设公司因劳务报酬问题先后与多名装修工人发生纠纷,有的工人讨薪心切采取了较激进的做法。罗湖法院及时介入纠纷,耐心了解装修工人的诉求,厘清欠薪情况,为双方搭建调解平台,并指派法院调解员参与调解工作。经过多方协调,几起欠薪纠纷都得到妥善解决。
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20日,罗湖区诉源治理非诉解纷中心(蔡屋围无讼商圈)共受理纠纷6922件,已处理6783件,引导完成司法确认566件。